关于基云

iTRAQ和LC-MS/MS联用方法揭示贝类生长机制

2016-03-01 20:11作者:admin
【本文导读】研究者首次在贝类中使用iTRAQ高通量蛋白定量方法研究胁迫的适应性分子机制,共鉴定了3165个蛋白质,并且分别发现了50,15和3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。

据报道,利用iTRAQLC-MS/MS连用方法,科研人员研究并揭示了牡蛎对三种常见胁迫(热休克,低盐和露空)的蛋白组响应机制,为深入了解贝类抗逆机制提供了良好基础和框架,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喻子牛研究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、香港浸会大学合作的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,2015(14), 304-317。

    据了解,河口潮间带地区生物、化学、物理环境因子多变,但固着生活的牡蛎通过长期进化,已经形成了高度的适应性;然而这种应对胁迫的适应性分子机制目前还知之甚少。研究者首次在贝类中使用iTRAQ高通量蛋白定量方法研究胁迫的适应性分子机制,共鉴定了3165个蛋白质,并且分别发现了50,15和3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。

    研究揭示的牡蛎新的胁迫适应机制包括:(1)黄嘌呤脱氢酶/氧化酶(XOR)在多种胁迫下都明显下调,显示降低ROS水平是应对应激的普遍反应;(2)热休克可以导致分子伴侣HSP家族和S-腺苷-L-甲硫氨酸(SAM)过表达,用于修复关键蛋白的结构和折叠,提高热耐受性;(3)低盐和露空显著致上调3-去甲基醌酮-93-甲基转移酶(UbiG)的表达,增加泛醌合成可以提高膜的稳定性;(4)露空显著降低了胞内Ca2+浓度和相关信号分子,并抑制了其它多种生理活动,显示了能量转移是应对露空胁迫的重要策略。
    据了解,成果由张扬、李军等人完成,该研究受国家基金委-广东基金联合重点项目、“973”项目等资助。

 

Copyright  © 2015-2021  基云(上海)生物技术有限公司
沪ICP备14042399号  |  技术热线:400-921-9969  |  tech@keecloud.com